这是第期真实人物故事
口述:苏恒
我是苏恒,来自中国台湾省。
我成长在一个传统的大家庭。
小时候,外婆家里供奉神祖牌。
每到过年前,我家都会有个送神仪式,把神请下来整理干净。
有次整理神桌时,外婆把神牌拆下来给我看,她跟我介绍,我们的祖先来自福建。
从小到大,外婆一直告诉我:
“你的祖先都是从对面过来的,你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中国人的传统是家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长大后,我成为时事评论员。
我做的每件事,说的每句话,都不忘外婆的教诲: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我叫苏恒,出生于年。
和那些随父母入台的老兵后代不同,我土生土长在台北市。
年,我的爷爷辈从大陆到台湾。
而我母亲的家庭,则在嘉靖年间就搬到台湾生活。
我外婆是广东省梅州市梅县的人,我外公是福建人。
我的祖先都是中国内地的人,我心里一直记得家人对我说的话,千万不能忘记自己是中国人。
我在外婆身边长大,外婆有四个女儿,一个儿子,我家人口很多,关系融洽,家庭和睦。
而且,我的家族家庭观念很重,无论任何传统节日都要聚在一起过节。
(大学时期的我)
每到中国的传统佳节,尤其是农历新年的除夕夜,全家老小都聚在一起“围炉”。
年初二,姨母们要“回娘家”。
我们也一直遵循看农历的传统,今天宜干嘛,不宜干嘛。
不过,我家虽然注重传统,但我的家人观念很开放,长辈教育我的方式很自由。
我们家没有一言堂,家人之间甚至会因为意见不同,争议不休。
但争论过后,我们又是美好的一家人。
每到选举时,家中的长辈总会告诫每一位家庭成员:
我们都是中国人,要以身为中国人为荣,选票一定要投给中国人。
在家国传承这点上,祖辈一直对我们言传身教。
我长大后,一直以身为中国人为荣,我永远坚信台湾是祖国的一部分。
在这方面,家庭教育对我的影响很大。
小时候,我特别喜欢听故事,母亲就给我听《李艳秋讲故事》,还有《中国传统故事》、《24孝故事》等等。
中国传统文化,是我生长过程中避不开的一环。
除了传统故事,我还喜欢读历史书,无论正史还是野史,我都沉迷其中,难以自拔。
我对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传统认同感很强烈。
我热爱汉唐盛世的繁华,尤其是年以前的中国,让我感到无比骄傲,我感叹当时的繁荣和文明程度走在世界前列。
每次读到鸦片战争后,那段悲情的历史,我内心就很复杂,我觉得身为中国人,要保护中国人的权益。
现在,看到我们国家发展得这么快,这么好,又让我很自豪。
我记得小学的时候,教室后边总有这样几个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童年时代,家庭和学校对我们的教育都和中华文化嵌在一起,中华文化教会我们礼义廉耻。
而我的成长轨迹,也和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记得我刚上小学时,单亲家庭的孩子很少见。
每年开学,老师会调查班上的单亲孩子,举手的只有两三个人,其中一个就有我。
随着时间的推移,举手的人越来越多,我也在悄然之中发生改变,从一开始的紧张尴尬,转变成坦然面对。
不过,我同时跟着改变的还有我对学习的态度。
小学时,我是周围人眼里的乖孩子,初中时,我不再看重考试成绩。
我觉得,考试成绩只要能压线过关就行,最重要的是学到有用的知识。
(我走上街头做活动)
每到课余时间,我就喜欢读书,有空就看历史书,社论,读小说和文章,甚至对它们保持疯狂的热爱。
我舅舅喜欢看金庸,他每读完一本武侠小说,都会给我讲故事。
书里的人物是谁,以及在这个人身上发生什么事情,我都从舅舅嘴里听说过。
每当这个时候,我总在想,等我长大后,也要走南闯北,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女豪杰。
我虽然没有读过金庸,但我看过很多冷门小说,比如《哈利波特》、《饥饿游戏》,《门口的野蛮人》,还有一些推理小说。
我甚至认为我现在的语言功底和逻辑思维,可能都是从小说中培养的。
高中毕业之后,我考入中国文化大学*治系。
我特别喜欢读经济方面的知识,以及国外的文章。
可大学老师教得最多的,是隐忍妥协。
我一度很迷茫,如果人人都明哲保身,那么谁又能为百姓“两肋插刀”呢?
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我很喜欢谭嗣同的两句诗:“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大学毕业后,我想继续深造,我计划去美国读半年语言学校,随即申请英国约克大学。
然而,约克大学申请成功后,没想到我的甲状腺出现问题,迫不得已,我回到家里的公司帮忙。
我家一直从事广告传媒行业,专门做公交车广告的海报,是台湾最大公交广告代言商。
如果我回家帮忙家里的公司,同样可以做得很好。
但我偏偏不喜欢,我要做自己内心认同的事。
曾经,我读过爱国诗人余光中的一首诗《乡愁》:“乡愁是一弯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关于大陆究竟是什么样子,我的心中一直有个大大的问号。
我第一次来大陆是小学三年级。
那时,我去湖南看曾祖母,当飞机盘旋在祖国上空,我内心尚且有种不真实的感觉。
直到飞机落地,我才突然有种落地生根的感觉。
大陆机场留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很大,人很少,显得空空荡荡。
这是我唯一的一次回大陆探亲。
长大后再来大陆,基本上都是旅游。
机场还是那么大,但是人很多,和我第一次探亲时的感受完全不同,街道也完全不同,城市建设得很大很漂亮。
随着我对大陆的了解越来越深,我发现大陆和台湾之间还是有很多差异性。
比如文字,大陆用简体字、拼音,而台湾用繁体字,注音。
记得有次跟母亲去上海玩,经过书店时,我看到一个字,斗争的斗,台湾写成“閗”,我根本看不懂。
(我参加电视节目)
除了文化差异,大陆繁华的城市也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比如上海,它高楼耸立,街头各个国家的人都有,文化包容性很强。
这里不愧是世界繁华之都,历经时代风云变幻,仍然屹立不倒。
台北也有繁荣的商圈,但上海给我的感觉不一样,它经历过岁月洗礼,繁华之外,还带着历史厚重感。
而且,上海的住宅区与台北类似,又有差异。
台北的路是棋盘室,每条路上都会标注大陆城市的地名,南京东路,中山东路,就像小型的内地地图。
而上海的道路,地名也是各个城市命名的,让我感觉倍加亲切。
历史的年轮不停碾压向前,祖国发展的脚步不停歇。
见识过大陆的文化,感受到祖国发展的日新月异,我更加觉得两岸人民应当亲如一家,不分彼此。
后来,我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