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页-台海网]
一等奖颁奖
12月10日,海峡论坛第三届创意涂鸦大奖赛在大赛起源地——厦门集美大社文创旅游街区,举办了盛大的颁奖典礼。大赛以“融通两岸共绘家园”为主题,评选出五幅作品在集美大社涂鸦上墙,为本届海峡论坛增添了一道五彩斑斓的风景。
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龙明彪,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新闻局长马晓光,中央宣传部港澳台新闻局副局长谢应君,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叶雄彪,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福建日报社总编辑潘贤强,还有来自福建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集美区委、集美街道办及海峡两岸的嘉宾、选手、艺术家们,共同见证涂鸦艺术在两岸落地生花。
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为选手们的涂鸦作品点赞,他表示,这些作品颜色丰富,构思巧妙,希望未来能邀请更多台湾年轻人参与到活动当中。他也强调,台湾岛内还是有很多民众愿意与大陆交流,民间交流更容易引起老百姓的共鸣,这种热情是挡不住的。
国台办新闻局长马晓光则说,这是他第三次参加涂鸦大奖赛,感觉氛围一年比一年浓烈,画作一年比一年精美。这么一个富有艺术创意、又能吸引两岸同胞的交流方式是非常好的。一笔一划之间,凝聚了两岸同胞期盼交流合作,期盼融合发展的共同心愿。
福建日报社总编辑潘贤强致辞
福建日报社总编辑潘贤强在致辞中指出,由于疫情的影响,如今往来两岸需要更多的时间成本。但这并未影响台湾选手参与本届大赛的热情。上一届涂鸦大赛的获奖选手、来自金门的王明宗先生,将作品《海峡一日游》在金门涂鸦上墙。这就是涂鸦文化所带来的魅力,无论我们身在何地何方,只要心是连在一起的,就能随时随地,共绘家园!
潘贤强表示,作为主办方,他也希望通过涂鸦这一广受年轻人欢迎的形式,增进两岸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了解。希望他们不仅是在比赛期间,比赛之后也能通过新媒体平台增进互动切磋,让两岸交流更加充满活力。
颁奖典礼现场
领导参观涂鸦墙
海峡论坛第三届创意涂鸦大奖赛由海峡论坛组委会作为指导单位,福建日报主办,海峡导报社、集美街道办事处承办,集美两岸融合发展中心协办。自今年5月起,大赛开始面向两岸各大高校、社会团体进行稿件征集,收到原创设计稿近百幅。由两岸专家学者组成的联合评审团,评选出五幅作品入围线下比赛。
12月10日举行的颁奖典礼正式公布获奖结果:作品《灯火阑珊处》荣获一等奖,由国台办副主任龙明彪为选手颁奖;《圆梦一闽两岸同门》获得二等奖,由国台办新闻局长马晓光,福建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叶雄彪颁奖;《寻根之旅》获得三等奖,由中央宣传部港澳台新闻局副局长谢应君,厦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吴子东颁奖;《海峡一日游》、《集装箱》获得优秀设计奖,由福建省委台港澳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吴一明,福建省委宣传部二级巡视员陈钦灿,集美区委书记林重阳,海峡导报社社长林世雄颁奖。
》》》声音
高瑞华接受采访
高瑞华(厦门台商协会常务副会长)
两岸青年的融合交流,让我也想到我们年轻的时候,曾经对艺术也很有热情。两岸青年成长的文化背景虽然不同,但艺术本身没有界限。毕竟许多台湾人都是从闽南过去的,而且现在也越来越融合。因此我也希望两岸青年不只是在这里比赛,未来还有更多机会,到厦门的其他地方去做创作。
厦门这座城市,不管是从氛围还是政策的角度看,都是非常适合台青来实习、就业或者创业的,厦门市台商投资企业协会也都很乐意支持两岸青年的交流融合。
杨超闳接受采访
杨超闳(本届涂评审团成员、台湾青年文创设计师):
跟往届作品相比,我觉得这次的入围作品上墙之后完成度非常高。选手们也开始使用一些复合材料进行呈现,可以说创意涂鸦大奖赛真的越办越好。团队在上墙过程中,不仅互相竞争,也彼此打气和激励,甚至能让大社在地的小朋友们也一同参与。涂鸦是一种行为艺术,能把它融入生活,融入社区,这是很正能量的。
无论何种形式的两岸交流都各有其特质,相比起来涂鸦大奖赛让我看到无限的变化和可能性。涂鸦能突破很多框架,更好地表达年轻人的个性,他们之间的交流也是一种文化的展现。
》》》创意市集
看涂鸦,逛市集,两岸文创业者齐聚大社
文创市集
第三届涂鸦大奖赛在集美大社举行线下赛的过程中,两岸选手除了完成上墙作业外,也创作了许多涂鸦T恤。昨日的颁奖典礼上,青年舞者穿着这些涂鸦T恤进行“快闪”表演。现场也吸引了许多在地文创业者、台湾青年设置展位,共襄盛举。
10日的文创市集囊括了传统香道、原创饰品、闽台手工艺品等多种文创商品。台湾青年、“云来集文旅”创始人黄恺嘉表示,希望能通过这个平台,让更多的人了解香道文化。
“今年初我经过集美大社,就注意到沿途墙面上的涂鸦有许多台湾元素,后来才知道原来是创意涂鸦大奖赛的作品。”黄恺嘉说,两岸交流本是一个空泛的词汇,但涂鸦大奖赛真正的把台湾文化落地、“镶”在墙上。一方面是为两岸文化的交流融合搭建平台,另一方面也美化了集美大社的景观,为大社的文化氛围加分。
福建省孟子书院秘书长、“七亩心田”空间主理人孟婷表示,此次他们将自己的原创饰品带到文创市集上。她认为集美大社是一个文化气息浓厚、非常适合两岸文化交流的空间,所以他们的工作室也坐落于大社。孟婷还说,涂鸦大奖赛为两岸青年、两岸文化的交流提供了广阔平台,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相信未来随着涂鸦大奖赛的继续举办,两岸青年在精神文化层面的交流会越来越多。
》》》特写
佳作点亮两岸“灯火”,厦金共绘一日生活
涂鸦T恤快闪表演
本届创意涂鸦大奖赛每一幅上墙作品都充满了闽台元素,从台湾夜市,到集美建筑,从妈祖、“电音三太子”,到风狮爷、“福船”……两岸年轻人以涂鸦为载体,尽情挥洒展现对闽台文化融合的感悟,让大家看到他们演绎“融通两岸共绘家园”这一主题的无限可能。
《灯火阑珊处》盼两岸疫散云开
荣获本届创意涂鸦大奖赛一等奖的,是来自“姬歌视觉艺术”的作品《灯火阑珊处》。创作团队代表之一、厦门青年美术教师李燕迪接受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是从安徽合肥到集美上学的,来到这里后不仅被嘉庚文化吸引,也非常喜欢闽台美食。因此《灯火阑珊处》左半部分选取了台北夜市琳琅满目的小吃为素材,右边则选取集美学村夜景,这里作为陈嘉庚先生的故居,既是钟灵毓秀之地,又是凝集众美的观光风景区。
据了解,联合评审团在决赛评选时也特别指出,夜市开张是疫后民生经济恢复的指标之一,《灯火阑珊处》让人看到两岸百姓共同期盼的美好场景。李燕迪也说,自己对台湾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夜市,可惜一直没去过,希望疫后两岸恢复交流,能过去亲眼看一看。
李燕迪表示,非常高兴能通过涂鸦的方式,为探索和加强两岸沟通提供新思路和新突破。在创作过程中她也与其他团队的台湾选手一起探索涂鸦艺术,尤其完成左半部分台湾夜市时,获得很多来自台湾选手的建议。她认为,涂鸦大奖赛平台为两岸青年创造了沟通和交流的机会,了解彼此的文化。其实两岸拥有同样的习俗、同样的生活方式、同样的人间烟火。希望他们的作品能架起一座融通两岸的桥梁,为共绘家园添砖加瓦。
对于一起入围决赛的其他团队,李燕迪表示她个人非常喜欢《寻根之旅》这幅作品,妈祖形象刻画得很细致,可以看出主创人员花费了很多心思;《圆梦一闽两岸同门》作为学生作品是非常优秀的,这幅涂鸦结合了闽台特色小吃以及大社人文,非常有新意和创造力,让人感觉到后生可畏;《海峡一日游》的构图视角则别出心裁,反映了两岸融通的愿景。
金门艺术家绘制《海峡一日游》
第三届创意涂鸦大奖赛在厦门集美大社举办的新闻,通过海峡导报新媒体平台的报道,受到台湾朋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