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峡都市报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舌尖上的中国之金华火腿腌制技艺 [复制链接]

1#

舌尖上的中国之金华火腿腌制技艺

谈到火腿,可能大部分人的嘴巴都会不自觉起来。而浙江金华火腿则可以堪称为中国各类火腿的鼻祖,始于唐盛于宋,距今已有一干二百多年的悠久历史。当然,它的由来也是颇为扑朔迷离,俗称金华火腿出东阳,东阳火腿出上蒋。

相传起源于北宋,北宋名将宗泽战胜而还,乡亲争送猪腿让其带回开封慰劳将士,因路途遥远,便撒盐腌制以便携带。腌制而成的猪腿色红似火,称为火腿。其实,根据相关记载早在余年前的唐朝,金华民间百姓在劳动中就总结出一种保存鲜肉的工艺,并逐步演化成制作火腿的民间技艺。

“珊瑚同肉软,琥珀并脂明。味在淡中取,香从烟里生。”出自明朝人张岱的《浦江火肉——金华》中的两句诗,称得上是咏金华火腿的奇诗。他把金华火腿的特点描绘得恰到好处。而说到金华火腿的腌制技艺,可不是一两句诗能说得清楚的,其制作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金华火腿与国外的西式火腿不同,不是罐头熟肉制品,而是猪肉的腌腊制品。金华出产的两头乌猪,后腿肥大、肉嫩,经过上盐、整形、翻腿、洗晒、风干等程序,数月乃成。当然,真正地制作起来可不止这么简单。金华火腿腌制工艺精细复杂,在长期实践中形成一整套低温腌制、中温脱水、高温发酵的独特腌制工艺。单单火腿形状的制作就有削、割、修、压、绞、敲、捧、拍等多道工序。

要想制作出正宗的金华火腿,只要注重细节,遵循每一个步骤,其实并不难。第一步,选料:选皮薄脚细、腿心丰满、血清毛净、肉质新鲜的猪后腿,凉透,即可腌制。第二步,腌制:取一大瓷盆以平摊一只火腿为宜,盆底垫上数条干净竹片,皮朝下、肉面向上,腿皮与盆底不能接触,分3~6次上盐。第一次上盐量总盐量的1/5~1/6,2~3天后表层的盐化掉,第二次上盐量占总盐量1/2~3/5,膘厚和外露骨头等处应多上些盐,带皮处反复搓抹。6~9天后盐逐渐溶化内渗,进行第3、第4次补盐,直至盐全部用完。第三步,洗晒:将腌制好的肉腿浸泡在清洁水中用软刷刷去表面剩盐和污迹,悬挂在太阳下晾晒,冬天一般晒3~5天,晒到皮部渗油,精肉略呈玫瑰红色为度。最后一步,发酵:将晒好的肉腿放在通风干燥处,随气温升高,火腿表面开始自然发酵,此时火腿开始产出特殊、甘醇清香味。遵从以上步骤,基本能腌制出比较好的金华火腿。

冬季一到,也标志着金华火腿腌制的繁忙时期到来了。传统金华火腿腌制的季节就是在冬季,因为这个时候便于腌制与保存。不仅仅是腌制工厂,家家户户也都开始忙碌了起来。这个时候的忙碌都是值得的,因为人们都希望在来年能够吃上自己亲手腌制的美味的火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