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 http://www.t52mall.com/作者曾庆瑞:年9月出生,湖北武汉人。中国传媒大学退休教授、博导。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和北京市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出版有文学史论著作18卷集《曾庆瑞赵遐秋文集》,25卷集《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集》。
感谢我的母校武汉一中,和北京大学一起,在我的学术人生道路上对我的启蒙,这样的文化启蒙会让我终生不忘!
我说我在一中的大摇篮里启蒙,是指,我在一中学到了我这一生最初的系统文化知识。校长张薇之、卢世璋,语文老师李行夫、章子仲、鲁开先、朱光弟,政治常识老师吴淑梅、陈梦麟,俄语老师章其、吴连枝,数学老师郑梁成、马以驯,物理老师吴元海、许樊新,化学老师杨菊英,达尔文主义基础老师黎杏英,历史老师汪书有,地理老师胡文毅,体育老师潘幼卿,音乐老师孙志强,等等,引领我走进了人类知识的海洋。
——届校友曾庆瑞
赵凤兰摄影
年9月,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我的25卷集万字的《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集》的时候,读过人生81度寒暑,我在扉页题写了自己真实的感慨,真诚的致谢:谨以这部《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集》
“纪念中国电视剧六十年——
并敬献给我的
文化摇篮——武汉市第一中学
学术原乡——北京大学中文系
理论营地——中国传媒大学”。
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研讨会
往回数,再一个十年前,年9月21日,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中央电视台中国电视剧制作中心在校内联合举办“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全国业界与会者人,中宣部副部长欧阳坚、中国文联副主席杨志今、国家广电部副部长胡占凡出席,解放军总政文化部艺术局局长汪守德率全军各总部、各大军区、各军兵种电视艺术中心主任“组团”出席,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辑金坚范,北京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朱明德出席。
原广电部副总编、中国文联副主席仲呈祥主持开幕式,致辞褒奖我“为中国的电视艺术特别是电视剧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杨志今在开幕式上讲了他感受到的我“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追求真理、永不跟风、不赶时髦的理论精神”,“永不懈怠勇于创新的精神”,“从不敷衍的认真风范”。
汪守德讲话称赞我的“长者之心、学者之纯”,“总是坚定地前行,用著作来构建自己的哲学世界”,阅读我的作品总有令他们“豁然开朗、怦然心动的感受,总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受”,称赞我“代表的是一种财富”,“一种坐标、一种风格、一种境界,同时又是一种诗意和深度!”
朱明德称赞我“有独立的见解”,“深学浅述”,具有“热情、正确的判断力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社会名家成功的三大条件”。
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中国文联党组成员梁光弟研究员称赞我“是我国文化界一位德艺双馨的大家,是一位立破有道的大家,一位爱憎分明的大家,是一位三立并举的大家。”“德艺双馨,德才兼备”,“有高尚的师德”、“优雅的艺德”、“很好的文德”,“理论文章有时候还像富有诗情画意的抒情诗”,在“立功、立言、立德”“这三方面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原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文艺报》总编辑金坚范借用一位学者公开的评论,称赞我的《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的“精神光泽,以及带来的心灵的震撼”,“代表着人文精神的独立、尖锐、社会批评”,“正是这一文化作品的闪光标志”。
北京电影学院资深教授、著名电影理论家黄式宪发言称赞我是“中国电视剧从初创期进入盛年这个发展阶段里面的承前启后者”,在“文化复兴大潮流来到的时候”,“树起了一杆大旗,就是我们在电视剧里面要不要坚守精神家园?”是“现代化的推进者”,“文化领航员”。
原中宣部文艺局局长、中国文联副主席、著名理论家李准说:“这场盛会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
大会上,我说了,
我的中学和大学、本科、研究生生活的15年,是在武汉一中和北京大学度过的,我一辈子都感到这两所母校的学术启蒙教育。
那天说这话的时候,我非常激动。我是真诚的。过去的几十年里,“真诚”是中国电视剧艺术界认可我这个人的一个基本前提和基础,也是共识。我真诚地在这个大会上感恩,感谢我的母校武汉一中,和北京大学一起,在我的学术人生道路上对我的启蒙,这样的文化启蒙会让我终生不忘!
赠书仪式
还有,前面说到年我这25卷书出版,之后的10月20日,中国传媒大学和光明日报社在我们学校“中传讲堂”联合举办了“接力——《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集》向弟子赠书仪式”,也有近人参加。举办方邀请了我们武汉一中的库路校长和团委书记万竞老师到会,库路校长在仪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这也是我对母校一中文化摇篮的真诚感恩。
一中举办返校感恩的活动
我还要说到,年,一中毕业50周年,我们年级的同学一百多位校友,在前进四路——民主一街那边老一中举办了一次返校感恩的活动。年,一中80周年校庆,我返校参加庆典活动,是又一次感恩。年4月1日,我们毕业60周年一个甲子之际,初中届、高中届校友再返校,举办了隆重的感恩活动。我主持了那天的大会,并代表校友讲话,题目是《甲子归来,聚会感恩!》。
第二天我给母校高中部学生讲座,话题是《我们怎样看电影、电视剧?》。随后,我和几位老同学一起去湖北大学看望93岁高龄的章子仲老师,回来写了《她93岁,这一天还“讲课”两个小时!》。
那天的大会上,我代表大家说,感恩,就是感谢母校对我们精心养护哺育的厚重恩德。“鸦有反哺之义,羊知跪乳之恩”,我们这一代人,这一代知识分子,历经风云变幻,饱览人间秋色,最知道感恩。
我们这些人,人生大半辈子,都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老实做人,认真做事。我们在许许多多的平凡的岗位上,默默无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报效国家,服务社会,付出了心血,收获了幸福。不管我们这些学生,做了些什么,有了一些什么样的成就和贡献,我们都是母校教育和培育出来的。
所有这一切,都是母校教书育人的成果。我们以有武汉一中这样的母校为骄傲!我有一段话是说:
六十年来,我们的人生有过这样那样的变化,然而,在我们心里,始终不变的是,‘武汉一中,我们的文化摇篮!’在这个文化摇篮里,当年我们这些少不更事的孩子受到了一代师长们的亲切呵护和精心培育,我们那些亲爱的老师们教我们做人,为我们做文化启蒙教我们学知识,领着我们开始走进社会,踏上人生道路。
他们待我们如子侄,如手足,如家人,是挚友,他们在我们年轻的心田里辛勤耕耘,播种,浇水,除草,直到开花,结果,付出心血,付出无疆的大爱,我们终身都感恩戴德,没齿不忘。
走过的大半个世纪
我是年2月从汉口济生小学高小毕业考上一中初中的。年7月,提前半年和年秋季入学的初三班一起毕业。随后,考上一中的高中,到年7月毕业。同年8月底,进北京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读了5年本科。
年大学本科毕业,被分配在系里师从袁家骅教授攻读副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汉语方言史和方言学史。
年研究生毕业,适逢北大“四清”运动,人事冻结,留校任教的原计划作废,被当时的高教部分配到中央广播事业局的局属大学北京广播学院当了教师。
到年71岁,办了一个退休手续,被要求继续工作到年80岁,但是,年我最后一名博士生毕业,78岁,我就不干了,回家了。
这一教,连同“十年浩劫”在内,跟学生在一起就是整整半个世纪50年。其中,在河南淮阳中央广播事业局的“五·七干校”,“九·一三”之后,还给“干校”学员里的局级处级干部学习班当了一回教师,讲了一部列宁的哲学著作《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
我说我在一中的大摇篮里启蒙,是指,我在一中学到了我这一生最初的系统文化知识。校长张薇之、卢世璋,语文老师李行夫、章子仲、鲁开先、朱光弟,政治常识老师吴淑梅、陈梦麟,俄语老师章其、吴连枝,数学老师郑梁成、马以驯,物理老师吴元海、许樊新,化学老师杨菊英,达尔文主义基础老师黎杏英,历史老师汪书有,地理老师胡文毅,体育老师潘幼卿,音乐老师孙志强,等等,引领我走进了人类知识的海洋。
同时,我也在一中开始走进社会实践的大门。在我记忆中,抗美援朝中接待过境北上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是社会实践的第一课。年的武汉防汛中,我和老师同学们一起日夜巡防在罗家墩江堤上,甚至经历了保卫江城的生死考验。有一次抢险,不会游泳的我跟大家一起跳下水里手拉手护卫江堤,差一点被洪水冲走。那一年,我领有了此生的第一个荣誉——武汉防汛三等功臣。
我在一中还学习了做学问的基本功。在防汛的日子里,我尝试了剪报、贴报搜集整理资料的工作,常常沉浸在欣赏这些图文资料的喜悦之中。高中阶段,我们班和苏联敖德萨中学9年级1班建立了友谊,我积累往来书信的资料,写了一篇长篇通讯《盛开的友谊之花》,配图发表在年5月20日的《长江日报》上,报社给了整整一版的版面。
高中毕业时的曾庆瑞
这方方面面的受教育,不细说了。我那25卷书的第24卷《一条小路——我的学术人生》(上)的五、六两节《武汉一中是我成长的文化大摇篮》(上)(下)里细说了。今年适逢九十周年校庆,我还会写成几篇文字做一些表达,像《我的第一位班主任胡文毅老师》,《我们在抗美援朝的日子里》,《我们年防汛的日日夜夜》,《那几年,我受教过的一中语文老师》,《难忘子仲恩师》等等。
我还写了一组《向母校汇报》的文字,如同我在写给库路校长的信里说了的,为的是:
“报告我走出母校六十五年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心态,报告我的人生足迹和事业路径,我的学术建树和文化奉献,意在说明,我是怎样无愧于母校和母校老师们的辛勤栽培的。
同时,作为个案,我觉得,我这六十五年的林林总总,不知道是不是可以用作验证母校和老师们教育水平和质量的一个例证。”
这份《向母校汇报》共有十个方面的内容,我用十个小标题统领,似觉准确无误,即:一、《我在未名湖畔读书九年》;二、《我做大学教师半个世纪》;三、《写鲁迅开启学术界大门》;四、《耕耘中国现代文学沃土》;五、《反对“文学台独”义无反顾》;六、《开展电视剧的学科建设》;七、《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八、《呼唤保卫国家文化安全》;九、《展开科学的电视剧批评》;十、《罹患带状疱疹一零五天》。还有一篇是十一、代结束语《给弟子们交棒接力传承》。
我要特别说明,更重要的是,我在一中学习了“为人”的最基本的准则——真诚和善良。我做过团支部书记、班长,追求并且践行对师长的尊敬,对同学的友爱,对包括校门传达室工友“黑皮”老叶在内的工人的亲近。我还学会了“为文”的最基本的“戒律”,在报纸上公开发表批评不良风气的文章里,说实事,讲真话,无欲则刚。
我同时还学习并且养成了做人的另一种品格——感恩,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一中时期,我家境贫困,五年半里,一直都是人民助学金支撑着我安心读书。就是在那个“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研讨会”的闭幕上,我老伴儿,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退休教授赵遐秋,应邀发言,她就我的“生命意识”说了如下的一段话:
是人民养育了曾庆瑞,他自觉地要报恩。……在初中、高中,在北京大学,一直是靠人民助学金生活。……所以,曾庆瑞认为,人民养育了我,我就要为人民做事,报恩,报恩,要知恩图报!
曾庆瑞与夫人赵遐秋
曾庆瑞电视剧艺术理论研讨会康德和黑格尔的名言,成了我的精神支柱
年高考时节,我家没有电灯。夏日炎炎,酷暑难当,一个又一个夜晚,我都是在滨江公园昏黄的路灯下备考,背诵书本,演练习题。夜深了,我都倒卧石凳上,在江边迎接江城的黎明。我以高分被录取到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时候,其中数学是满分,语文几乎满分,别的科目也都高分,在我那一年七个班名新生里名列前茅。
当时,朱光弟老师教过我的康德和黑格尔的名言,成了我的精神支柱。那是康德的自白:“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康德的这句名言,在他去世以后,刻在了他的墓碑上,世世代代为后人所景仰。康德之后,黑格尔又说:“一个民族有一群仰望星空的人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没有未来。”光弟恩师教会我,这句话里的“心中的道德定律”,就是一个人的内心的精神世界,就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失去了精神的家园,我们就会失去了生活的精神支柱,失去热情,无所追求,迷茫而又彷徨,就会感到人生有如沙漠。我们一定要毕生忠诚地守望人类的精神家园。
当年,仰卧在滨江公园石凳上,看浩瀚星空,我就背诵康德、黑格尔的至理名言。做过我班主任的化学老师杨菊英知道我在路天里昏黄的路灯下准备高考,有一天晚上,由我初中同学好友包庆国陪着找到了我,要我以后到她家里复习功课准备考试。我就说,我还是愿意在这里,只要晴天,这里就可以每天看着星空跟康德、黑格尔老人对话。平时,滨江公园守夜的老伯总要送一碗绿豆汤给我解暑,我就跟他说康德和黑格尔仰望星空的故事。进北大读书了,我也曾几次到未名湖畔,仰卧在石舫遗址上,仰望头顶浩瀚的星空……
走过的大半个世纪
基于此,在我和同事们历经六年创建中国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体系里的,电视剧艺术学科从学士、硕士到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创建中国“电视剧艺术学学科理论体系”的过程里,我在年初的《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上公开亮出了一面旗帜——“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又在年9月7日的《文艺报》发表此前在“长春电影节高峰论坛”上的演讲稿删节版《必须重视国家文化安全》一文,喊出了“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口号。
过了七年,教育部才在一所大学里组建了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所。我高高举起的这面旗帜,声音洪亮地喊出来的这个口号,在我国文化艺术界和思想界,以至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影响重大,深远。
此前,我还和我爱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赵遐秋一起,在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领域里努力创新,写作出版了《鲁迅评传》《中国现代文学史学科论》《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国现代话剧文学史》《中国现代报告文学史》等等著作。
从这里延伸,我们曾经英勇地战斗在批判“文学台独”的战场上。年9月10日,在美国纽约,全美中国作家联谊会等团体为我们俩到访举办了一个隆重的欢迎酒会和记者招待会。
第二天,美东地区《时报》《侨报》《星岛日报》“美东电视台”一起报道,我们公开指出,“台湾‘本土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是,文学作品中有严重的台独思潮,具有相当的危险性。’”这是大陆文学界人士第一次在世界舆论面前公开提出台湾文学界“有严重的台独思潮,具有相当的危险性”。
随后,世纪之交,我们两人署名“童伊”(谐音“统一”),在《文艺报》上发表八篇长篇专题文章,批判“文学台独”,在海峡两岸和世界华文文学界影响重大深远。
我们还写作并在海峡两岸出版了《“文学台独”批判》一书,参与主编并写作了也同时在两岸出版了《台湾新文学思潮史纲》一书。这两本书和一系列的文章,改写了两岸四地以往出版的著作里书写的“台湾现代文学”的历史。
在中国作家协会“台港澳暨海外华文文学联络委员会”举办的《“文学台独”批判》书稿座谈会上,时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党组书记金炳华,在讲话中表彰我们说:
“发生在台湾岛上文学界的‘统’‘独’之争,引起了祖国大陆思想界、文化界的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