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简介
余光中,台湾著名诗人。祖籍福建泉州永春县,年生于南京,少时异地求学,年离开大陆,从此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从江南到四川,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到最终回转台湾。主要诗作有《乡愁》等,著有诗集《莲的联想》《敲打乐》《在冷战的年代》等。
二、写作背景
余光中身居台湾,但内心深处时时涌动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同时由于台湾和大陆长期隔绝,这种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都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说:“我庆幸在离开大陆时已经21岁,我受过传统‘四书’‘五经’的教育,也受到了“五四”新文学的熏陶,中华文化已植根于心中。如果乡愁只有纯粹的距离而没有沧桑,这种乡愁是单薄的。我慢慢地意识到,我的乡愁应该是对包括地理、历史和文化在内的整个中国的眷恋。”后来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他写下了这首《乡愁》。
三、理解词义
1.嘶哑:声音沙哑。
2.悲愤:悲痛愤怒。
3.激怒:刺激使发怒。
四、问题解疑
1.“乡愁”原本是一种抽象的情感,诗人是如何将它转化成具体可感的形象的?
作者巧妙地将“乡愁”这种情感进行了物化,也就是找到了它的对应物。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里,诗人将“乡愁”分别寄托在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对应物上,这样,诗人的乡愁就不至于无所依附,从而将抽象的情感转化成了具体可感的形象。
2.诗中的四个意象前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共同突出了这四个意象的什么特征?在诗中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都以一种看似轻描淡写的方式,把乡愁浓缩到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之中,这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强烈的思乡之情,而且为全诗营造了一种低回惆怅的氛围。
3.诗的第4节对诗意的拓展有何作用?
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仅隔开了“我”和祖国,而且无法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升华主题,余味无穷。
4.《乡愁》中,诗人借助的四个意象所表现的乡愁一样吗?请简要分析。
不一样。四个意象分别表现的是母子之情、夫妻之爱、丧母之哀、恋国之思。小时候想母亲的时候,可以写一封书信,贴上一张邮票,这张邮票就可以把自己对母亲的思念之情送到自己的家乡;船票虽窄,但一张船票可以使作者乘上轮船来到心爱的妻子面前,可以想见,这两个事物都融进了作者深深的乡愁。而坟墓却不同,当作者来到母亲坟前的时候,无论怎样也不能和母亲相见了,纵然有千言万语又能向谁说呢?而第四个“海峡”又进了一层,如果说“矮矮的坟墓”是死别,那么“浅浅的海峡”则是痛于死别的生离。祖国大陆就在对岸,可“浅浅的海峡”就是过不去,他只能眷恋,比眷恋母亲、妻子更眷恋着大陆,至此,诗歌的感情由乡关之思升华到家国之恋。
五、课文主题
诗人选取了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四个具有象征性的意象,借助时空的变化来表达对往昔岁月的追忆,抒发了自己无尽的思乡之情,表达了自己以及台湾人民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早日统一的强烈愿望。
积累运用
1.根据拼音写汉字。
(1)他非常喜欢收集有关十二生肖的邮piào(票)。
(2)你这样下去,真的是自掘坟mù(墓)了,现在回头还来得及!
(3)民族的深情像一条纽带,把海xiá(峡)两岸人民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余光中的《乡愁》和《乡愁四韵》,是海外游子深情而优美的恋歌。
B.《红海行动》体现出我们的态度:人不犯我,我不犯人,可要是侵犯到国家利益、人民安危,我们也绝不退缩。
C.是什么力量让中国的国际影响力在短短40年中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D.中国春节正逐步成为全球旅游消费旺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成为热门选择,“外卡内用”也成为春节消费新时尚。
(解析:A.引用的句子作为整个句子的一部分,引号内句末逗号应放在引号外。)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D)
A.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B.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C.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D.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
4.填空。
(1)《乡愁》的作者是余光中,他是我国当代著名的诗人和诗评家。
(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强烈的思乡爱国之情,表达了华夏儿女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5.下列对《乡愁》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这首诗抒发了诗人由有家难归,到有国难回的无奈,表现了天涯游子渴望海峡两岸统一的愿望。
B.这首诗写思念亲人是假,思念祖国是真。诗人将对祖国的思念依附到对亲人的思念上,使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了,诗的意境也就出来了。
C.这首诗在音节上回环往复,一唱三叹,更辅以短语的重复,量词的变换,极具古典诗歌的韵律。
D.这首诗虽然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镜头,但却以“乡愁”贯穿其间;并且由前三个镜头到第四个镜头是一次质的升华。
6.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根据上联对出下联。
(1)上联:海峡无阻下联:陆岛有情
(2)上联:一湾浅浅的海峡下联:两岸深深的乡心
7.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简要说明画面的内容。(不超过40个字)
回到祖国怀抱的香港、澳门和祖国母亲一起向台湾招手说:“回来吧,就缺你了。”
02 课内精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8.全诗有四小节,每小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童年时代的母子分离;青年时期的夫妻分离;中年时期的母子生死之别;现在游子与大陆的隔离。
9.这首诗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时间顺序。从“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四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可以看出来。
10.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在描写表现乡愁的形象时借助了哪些形容词,有什么作用。
形容词: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作用:以一种轻淡的描写使乡愁浓缩于面积很小、程度很轻的对象之中,反衬出乡愁的浓烈,同时增加了音律美。
11.诗人笔下的乡愁仅仅是个人思念家乡的感情吗?为什么?
不是。在诗中,随着乡愁在人生每个阶段对应物的改变,诗人乡愁的情绪越来越浓,最终由个人的亲人之思和故乡之思上升为带有普遍意义的家国之思。
03 拓展阅读
乡 愁
席慕蓉
故乡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惆怅,
仿佛雾里的挥手别离。
别离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12.诗人选取了哪些具体意象?这些意象分别表现了乡愁的什么特点?
笛声——乡愁的时刻相伴。
雾里的挥手别离——乡愁的怅惘。
古树——乡愁的永恒。
13.“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作者将“故乡的面貌”说成是“一种模糊的怅惘”,将具体的事物比喻成抽象的概念,这样合适吗?谈谈你的理解。
合适。这句话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故乡的面貌”比作“模糊的怅惘”,这里故乡的面貌不仅仅指故乡的面貌,也指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模糊”一词说明作者已离开故乡太久,对故乡的印象已经模糊;“怅惘”则说出了作者想家而不能回的无奈。
14.诗人为什么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树”代表着家,诗人把离别后的乡愁比作“一棵没有年轮的树”,表明诗人对家的思念是永恒的,家是诗人一生的守候,是她心中唯一的牵挂。表达了诗人心中永远不会随时间而变淡的日益浓重的深深的思乡之情。(言之有理即可)
现代诗歌中的意象
《乡愁》中为了表现乡愁,诗人借助了哪些意象?有什么表达效果?
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表达效果:形象生动,把抽象的情感具体化,给人多方面联想与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作者渴望与亲人团聚,渴望祖国统一的强烈愿望。
意象,是意和象融会的复合体,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意象的类别因分类的标准不同而不同。从创作方法的角度,可将意象分成以下三类:
1.比喻性意象。比喻是诗歌最基本的表现方法之一,比喻的主要任务是使诗歌作品形象化。比喻有明喻、隐喻之别。明喻,如:像云一样柔软/像风一样轻/比月光更明亮/比夜更宁静/人体在太空里(艾青《小夜曲》),诗人把舞蹈家的“人体”,比喻成“云”“风”等。暗喻,如: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闻一多《死水》),诗人把黑暗的旧中国比作“一沟死水”。
2.象征性意象。象征是指借助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作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如:太阳是光明的象征,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豺狼是残暴的象征,绵羊是温顺的象征,孔雀是骄傲的象征,玫瑰是美丽的象征,百合花是纯洁的象征等。
3.描述性意象。通过描述具体景物与事物,借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如:余光中的《乡愁》,诗人展示了一系列描述性意象,有“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意象都围绕、衬托着“乡愁”的主题,表达了诗人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