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漳州华安县的尿*症患者们给海都报写来了一封感谢信。
感谢信
尊敬的海峡都市报领导:
首先请允许我们,代表华安县40多名尿*症患者,向贵报记者、编辑们送上最诚挚的感谢和新年祝福。
之前,华安因没有建立血透室,致使我们为活命而长年累月奔波往返于漳州或漳平进行血透治疗,面临身体严重透支和经济更加困难的窘境。年8月,贵报到华安华丰、湖林乡岛濑村等实地调查采访,刊发报道。
贵报的报道引起漳州市、县领导和人大代表、*协委员的
通过你们的报道,加快促进了华安县血透室的建设,极大减轻了我们这些尿*症患者的负担,彰显了贵报新闻服务民生,媒体敢于担当的责任。最后,再次对贵报送上最诚挚的感谢和新年祝福。
华安尿*症患者柯发财、廖武花、林素娘、廖炳贵、汤建敏等
年1月5日
去年9月至今,随着华安血透室的投用,他们终于可以在家门口规律血透,免去了奔波之苦。现在,大家做完血透可以回家吃饭,晚上常聚到一起互相打气,精神状态都好了不少。做血透多了,大家和医生护士们很熟,经常有说有笑。(相关阅读:漳州华安40名尿*症患者跨县血透盼血透室能建镇上)
本报年8月19日报道
而在华安没有血透室的时候,他们要拖着病体到漳州市区做血透,一次来回公里路,一周3次,2年奔波距离差不多就是地球赤道的周长。年8月19日,《海都深读》为此做了一期深度新闻,记录这份艰辛,引起市、县领导
跨县血透尿*症患者的抗争
华安还没有血透室的时候,40多名尿*症患者常年奔波在血透路上。一次公里,一周三次,两年奔波的距离差不多就是地球赤道的周长。
柯发财在医院做血透,离家才1公里,比以前方便太多了
拖着被病痛折磨的身躯,患病9年的柯发财只能租住在华安县城,以求在清晨六七点赶上班车;而住在多米半山腰的廖武花,只能就近跨市去龙岩血透,曾遇台风,摩托差点被滑坡掩埋。
他们找到海都报,希望帮忙呼吁打通这75公里的生命线。
当时,海都报刊发深度新闻《跨县血透》,引起市、县领导
家门口做血透以前都不敢想
昨日上午,海都记者再次抵达华安。此时,柯发财正在医院四楼做血透,“以前要到漳州市区做,两周做五次,现在可以一周做三次了”,规律血透后,他感觉舒服多了,不用旅途奔波,更省下一笔不小的车费。
血透室约有平方米,有6个床位,配备5台血透机,内设透析准备室、普通透析治疗区、隔离透析治疗区等,配有专业的医生和护士。正在值班的邹护士称,每天上午8点多就有患者前来,长期来血透,大家都很熟了,有说有笑。
做完血透已是中午,柯发财租的房子就在1公里外,回到家,妻子已备好饭菜,两口子边吃边讨论孩子的成绩问题,他们的孩子在不远处上学。
“县里有了血透室后,我老婆也到县城来打工了,大家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柯发财称,以前想都不敢想在家门口就能做血透了。
患者们常聚会互相加油打气
现在,华安县城里住着10多位尿*症患者。大家做血透的时间并不一致,未必能碰到一起。
不过,到了晚上,大家经常互相走动,一起泡茶。柯发财说,原本大家来自不同乡镇,患病前都不认识,因为患同样的病,遭同样的折磨,也一起为争取华安县城建血透室努力过,如今都成了好朋友,有困难一起面对。“得了这种病,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家庭经济压力大,很多人心里都觉得自己是家里的负担,常有人想不开”,不过,经历了争取建立血透室之后,柯发财觉得,大家一起努力,积极面对,总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以前在漳州市区做血透,本来做完人就很不舒服,还要坐几个小时的车回家,哪儿也不想去,聚会也少”,说着,柯发财露出笑容,“现在方便多了,大家的心思都在县城,也不用担心第二天赶不到班车,聚会的时间比以前多了”。
肾脏移植成功不再感到绝望
相比柯发财等人,李珠林是患病时间最短的。前年,海都记者前往华安采访时,他一度心灰意冷,对未来生活没有信心。
不过,昨天,在李珠林家里,他的精神状态不错。去年下半年,他一下得到两个好消息,一是大家努力争取的县血透室运营了,医院找到肾源。在亲戚的支持下,他成功移植了肾脏。“现在我跟正常人差不多,身体恢复还不错”。李珠林高兴地说,自己真的没想到,这半年多来一切都这么顺利,“以前觉得人生一片黑暗”。(海峡都市报记者苏禹成文/图)
想了解海峡都市报更多资讯